2011-09-27

2010-4-4 徵婚啟事

節目名稱:屏風表演班《徵婚啟事》浪漫版
演出時間:201044日(日)19:30
演出地點:城市舞台
演出團體:屏風表演班

個人觀感:

  本次欣賞由屏風表演班搬演多次而成為經典劇碼的《徵婚啟事》第四個版本-浪漫版,改編自陳玉慧女士《徵婚啟事》同名小說,而小說本身是由陳玉慧小姐在198911月在報上刊登一則「徵婚啟事」,當時共有108位應徵者(其中一人為女性),作者便根據與其中42位男性的對話寫成《徵婚啟事 我與42個男人》,而舞台劇則以某劇團正在採排陳玉慧女士的小說帶出劇情,以戲外戲的模式呈現。而今年的版本應徵的男子濃縮成15人,每個角色都有更鮮明的特性,同時也新增兩位徵婚男子-「未婚爸爸」「代友徵婚的男人」,反應現代社會速食婚姻與情愛關係的狀態與披露部份現代人對於生活的逃避與偽裝。而在劇中也多出了一位女主角的同性情人,雖然在整個故事當中這個角色的安排顯得非常的多餘(同時她的演技也讓她自己變得很多餘),但也讓我們看見了屏風表演班企圖在舊的劇本當中投入新的元素與議題的用心。

  雖然本劇的設定應該算是喜劇,戲中的許多笑點也逗得在場的觀眾呵呵大笑,但其實這整齣戲是有些沉重與悲傷的,尤其到後段更為明顯。在「戲裡」,女主角渴望成婚,發出「徵婚啟事」而與各個天差地別的男子相約見面。但在某劇團的「現實」裡,女主角的婚姻卻面臨離婚的問題,而劇團中的其他人,如男主角、燈光師,他們的情感、婚姻裡也都是錯綜複雜難以處理的。正如李國修先生寫:「愛情和婚姻在預期與實際之間的差異」,婚姻,似乎都是在外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都想出來。而劇中對白提出的問題,也會讓人深思:究竟什麼是家、什麼是感情,這些種種,使我看戲的時候,雖然也會因為劇中的笑點而發笑,但情緒是低沉的。

  本次演出的演員多半都是電視螢幕上能常常看見的藝人,而非專業的舞台劇演員,但曾國城的表演讓人頗為驚豔,除了把電視上搞笑的成分帶進了角色的性格之中外,我們也能看到他對於15位徵婚男子的個性上的差別有著不同的處理,使得角色的特徵除了從服裝上的差異讓觀眾一目瞭然,我們也能從他的表演中得到相同的說服;相較於他,女主角尹馨就十分的遜色而且不入戲。不過有一段曾國城飾演代友徵婚的男人的戲時,劇情安排了他在觀眾面前脫掉了飾演胖子橡皮頭套,而戲中的服裝小妹在他旁邊幫他搧風擦汗,好似要跟現場觀眾邀功一般,實在有些矯揉造作。

  而本次演出的舞台設計跟上回我所欣賞屏風表演班的《合法犯罪》,道具搭建所使用的材料性質頗接近,多半都是以鐵、鋼管組合而成,並且都利用了投影的技巧,企圖在這個多元場景的設定中爭取換景的時間,而融合在背景中出現的字幕也方便了觀眾能在第一時間投入劇情。相較於上次的演出讓投影動畫大搶演員演出的風采,這次的舞台設計只讓投影以一種配角、背景的姿態呈現,雖然這樣的安排讓這些背投除了打字幕、上場景圖以外沒有甚麼多餘的發展性,但我卻認為它拯救了整個舞台!誠如我前面所說,道具以及投影幕的結構都是以鐵條組合而成,還有一個一直被推來推去、被當成床、室外長凳、日本料理店茶几的多功能鐵台車,它們每一項單看都十分的中性,中立的姿態讓我們可以隨著表演而幻想那些鐵條在哪一場代表著哪些東西,這樣的簡潔也十分符合傳統舞台劇該有的呈現姿態。但換言之,如果今天我們將背景投影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去除掉,或是演員無法入戲、無法以情感去和道具做聯結,使觀眾相信那就是一張床、一張椅子,那麼整齣戲就只剩下冰冷的鋼鐵結構。如果這些道具套用在《合法犯罪》這種推理、懸疑的劇本上還算適宜,但今天我們在戲中所看到的是一個想愛、追求愛並正在徵婚的女人,所以舞台設計在追求道具中立性質之外,應該想到這些道具與佈景必須再給觀眾一些溫暖、一點屬於女子的渴望,而不是稜稜角角、材質與色調都會讓人冷掉的鐵板鐵條。

  總之就整體而言,我並不喜歡這次帶有太多綜藝感的演出,並且也深刻了解電視劇演員與舞台劇的演員確實是有某種程度的差距。而這整齣戲最令我感到心有戚戚焉的一句話便是戲中的燈光設計狄志杰的一句台詞:「對啊!我就只是一個打燈光的。」,整齣戲在一個極度混亂、所有事情都沒有準備好並且不停打斷的情況之下,最後終於宣告他們沒有辦法繼續「彩排」下去。如果我今天只是一般的觀眾,我想我可能就真的認為劇場的彩排就是如此,而燈光設計就是打燈光的,舞台設計就是做道具的,服裝設計就是縫衣服的。對各行各業的刻板印象,造就了隔行如隔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